早上起床後,媽媽跟小暄暄和小芽芽說:「昨天晚上聽到你們在咳嗽,來!過來量體溫!」媽媽先量爸爸的體溫後說:「36.3度」,接著量小芽芽的體溫說:「36.5度」,然後量小暄暄的體溫,接著量自己的體溫後,就在媽媽準備離去時,發現小暄暄的眼神怪怪的,媽媽心裡想著:「這孩子今天怎麼了?」便問小暄暄說:「怎麼了?有什麼事情嗎?」小暄暄帶著很擔心和緊張的心情,小聲的問媽媽說:「媽媽,我是不是發燒了!我是不是得到SARS了!」這時媽媽才想起來,趕快跟小暄暄說:「你的體溫是36.3度,沒有發燒!」小暄暄這時才顯露出放鬆的心情說:「還好,我以為我得了SARS,我要被居家隔離了,害我一直擔心害怕!」
SARS的影響深入到家庭以及每一個人的心中,雖然小暄暄只是個幼稚園大班的孩子,然而透過父母、老師、傳播媒體反覆灌輸有關SARS的新聞與教育資訊,孩子對於SARS這個疾病到底瞭解了多少呢?孩子從他們自己的角度來觀看這個世界,他們所瞭解的世界,符合我們的期待嗎?這一直是我們很想知道的。故事中的小暄暄,她所瞭解的是發燒=得到SARS=居家隔離=死亡。因此,生活上單純的量體溫事件,便能引發她對被隔離與對死亡的恐懼,而形成擔心、害怕與焦慮的情緒。這個例子反映出我們的媒體不斷報導SARS的死亡、隔離事件對孩子與大人所造成的焦慮與恐慌反應,同時也呈現了許多家長急著要求孩子:「快去洗手!」、「手手不要放到嘴巴裡!」、「不要亂摸!」、「不要揉眼睛、挖鼻孔」、「口罩不可以拿下來!」對孩子的心理所造成的影響。這些不斷的提醒、要求與告誡,讓我們的孩子提醒自己身處險境,必須時時刻刻提高警覺,不然會被罵,不然會得SARS,不然會被關起來…..等。身處如此的環境,當然孩子就會變得容易緊張、容易犯錯,而陷入容易被責備或被處罰的惡性循環中。如果SARS病毒無法在這個世界上消失,我們便要學習如何與SARS共同生存在這個世界,而且學會有效保護自己,免於受到感染。因此,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更應該是我們必須學習與貫徹執行的,大人如此,孩子也是。
此時此刻,孩子們可能都比較容易緊張、擔心或害怕,父母所要做的是安撫孩子的心情,並持續培養與輔導孩子維持正確的洗手與良好的衛生習慣,建議您:
- 放慢生活步調與減緩對孩子的要求,因為您可能也不自覺的陷入緊張的情緒當中,不自主的急著想要趕快完成每件事,而且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將緊張的情緒傳達給孩子。
- 當孩子的表現不理想時,不要急著責備孩子,因為任何人在緊張的情形下都容易犯錯,其表現也都不盡理想,此時,給孩子一些時間解釋,聽聽孩子的理由,再決定要如何修正其錯誤,或讓孩子負擔其應有的責任。
- 每天花一些時間陪陪孩子,聽聽孩子在學校的生活、遊戲的內容,說說故事給孩子聽,讓孩子每天都能有一段很隨性、很放鬆的時間,讓緊張與持續戒備的心情,能稍事休息,舒緩緊張的情緒。
- 在與孩子談心或說故事時,邀請孩子談一談什麼是SARS,孩子說話的時候,不急著打斷孩子或告訴孩子正確的訊息與作法,因為此時主要的目的是想瞭解,孩子的觀點中,他們瞭解了什麼?當孩子說完了之後,父母可以提供一些正確的訊息與適當的方法,例如:發燒不一定就是得到SARS;每天都要量體溫,如果發現發燒或不舒服,要跟老師或父母說;如果擔心可能得到SARS,可以來問爸爸或媽媽!也可以教導或示範按完電梯按鍵之後,回到家立刻洗手…等。
- 要讓孩子免於擔心與害怕,就要教導孩子正確的預防與保護自己的方法,透過遊戲或說故事等輕鬆的方式,讓孩子能真的學習到也瞭解保護自己的方法,當孩子愈能掌握環境與保護自己的方法時,其擔心與莫名的恐懼就會逐漸獲得改善。
作者: 如穎心理成長中心 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 張如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