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心理師在使用生理回饋儀器的的時候,主要的目的在於判斷一個人的情緒與緊張的狀態,如果心理師能多留意一些個案在生理回饋上的資料,往往也可以運用生理回饋的資訊及早發現一些生理上的病兆,建議病患就醫。
最近,有一位青少年朋友因為睡眠及情緒問題前來求診,在生理回饋的過程中,發現他的平均心跳與一般人差距甚遠,其心跳大約在38-45次/分鐘,同時從他的心跳血流量的即時資訊中,發現這名青少年朋友心跳的原始資料似乎與一般人有異,在每1分鐘的心跳血流量取樣裡,似乎都會少了3-5次的心跳。
在進行這一次的生理回饋之後,除了建立其個人生理資料的基準值之外,同時也轉介個案至心臟科醫師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檢查結果發現該名個案患有心率不整的疾病。
這個經驗提醒了心理師,除了對於既定的情緒與焦慮問題要小心蒐集臨床資料,同時也應該要廣泛的瞭解心理師所使用的測驗或儀器的特性,以及不同疾病在測驗與儀器上的臨床表徵,仔細分析個案的臨床資料,才能早期發現病徵,讓個案早期接受治療,維護個案的身、心健康。
作者: 如穎心理成長中心 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 張如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