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偉年齡3歲7個月,因為語言發展落後,經常情緒失控,大哭大叫而到醫院就診,根據母親的描述,力偉在2歲之前就經常出現對於母親或他人的叫喚沒有回應,且父母常常看見力偉獨自一人玩玩具,與手足或同儕互動頻率少,互動時總是不看著別人,也鮮少與他人發生情感性的互動。在語言表達方面,力偉到了2足歲之後才能正確地叫「爸爸、媽媽」以及仿說簡單的單字,目前只能以電報式的語句溝通,而且以肢體動作輔助溝通和鸚鵡式的仿說仍相當常見,力偉在與他人的一對一應答對話能力較差,談話時經常出現答非所問,無法維繫談話主題,或隨心所欲地跳入現正關注的主題等情形,而造成話題不連貫的困擾。在學習方面,力偉應用能力很差,無法舉一反三,其學習的能力很少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學習情形相當死板,類化與推理能力表現差。在固執行為方面,力偉對於一些生活模式的堅持度較高,例如:堅持觀看垃圾車的工作情形,若阻止他觀看,則會引起強烈的情緒反彈。又例如:力偉堅持走特定的路線上幼稚園,如果父母變換上學的路徑,將會引起力偉強烈的情緒反應,包括大哭、尖叫、推打父母、咬父母等。
    力偉就醫之後,經過一連串的會談、測驗與評估,結論是力偉的目光接觸品質差,對母親以及測驗者的回應不佳,人際互動中缺乏主動與他人協商、妥協、溝通能力,且互動時顯得較為冷淡,情感交流或分享情緒的行為不如同年齡兒童。在語言對話方面,力偉具有簡單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力偉對於事件的描述、談話主題的掌握能力較差,對話中會出現不切題的對話,而僅以自言自語或告知其想法的方式達成溝通的目的,其談話內容主題經常跳躍或只是回應問題而不深入,即使是母親也無法與他維持深入對談。根據這些臨床觀察力偉被診斷罹患「自閉症」。
    自閉症並不是因為教養方式不當、夫妻關係失和,或心理創傷所導致的疾病,而是一種腦部神經功能損傷所導致的疾病,其確切的損傷部位目前仍不確知。自閉症是一種終生性的疾病,目前尚未有相關醫學文獻報導有治癒此疾病的方法,在治療方面以矯正其發展或行為的偏差為主。此疾病的盛行率為2/10000-5/10000,男女生罹患疾病的比例為5:1,通常女性患者較多有更嚴重的智能問題。患者通常在3歲以前就出現明顯的發展遲緩與相關症狀。這個疾病的症狀有三大特徵:第一是社會人際互動障礙,可能的表現為無法理解他人的情緒以及與他人分享情感、目光接觸不佳等。第二是語言發展遲緩,可能的表現為缺乏語言表達能力、即使具有語言表達能力者也可能出現鸚鵡式的仿說或對話能力不佳、說話音調怪異等。第三是固執行為,可能的表現有反覆地旋轉物品、堅持某些特定的生活作息次序、堅持物品的擺放位置、堅持走特定路線等。
    在一般的門診中,罹患自閉症的兒童經常因為語言發展遲緩,或是因為嚴重的情緒障礙與行為問題而就醫,其發現的高峰期大約在2歲至2歲半。由於自閉症兒童除了發展遲緩的問題之外,經常也伴隨著嚴重的情緒與行為問題,在治療上可依其困擾的特性區分為三個主軸。

    第一個主軸是發展性的治療

      ,這類的治療主要是針對自閉症兒童在語言、社會人際互動、動作發展、知覺與認知發展等領域,提供適當的療育,其治療的理論與技術以行為治療為主,透過這個治療方法協助建立兒童應有的發展能力與行為,例如:心理師透過行為治療中的行為塑造與間歇性增強等技術,建立兒童與他人互動時應有的目光接觸行為,並引導患童將習得的行為類化與應用在一般的人際互動經驗中。

    第二個主軸是行為問題的介入

      ,父母或老師經常抱怨的問題是患童可能出現某些重複性很高、固執而抗拒改變的行為、嚴重的情緒適應失調等困擾。這類問題的處置,心理師經常會運用行為觀察、家長或老師的報告資料為基礎,對患童的行為問題進行功能分析,詳細分析每一個行為問題的前因,以及行為所獲得的結果,再應用行為治療理論中的區別增強其他行為、增強互斥行為等行為治療技術,導正偏差的行為,改善患童及家長所面臨的問題。

    第三個主軸是親職技巧訓練

      ,心理師在治療自閉症兒童時,除了親自執行行為治療之外,經常會邀請家長一同參與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同時示範與解說行為治療的理論與執行技巧,透過知識的傳遞,讓家長更能瞭解治療進行的程序。此外,也邀請家長參與執行行為治療的過程,修正家長的親職與教養技巧,在這樣的過程中,家長不僅只是治療過程的觀察者,也是一位協同治療者,迨患童離開治療室回到家中之後,由於家長的親職技巧以及改變兒童行為的能力已被提昇了,家長便能應用行為治療的方法,使治療的效果將能從治療室延伸到家庭與社區當中,如此更能將治療室的效果類化到兒童生活的一般情境當中。

    在一些自閉症的相關研究中,Lovass是一位研究發展遲緩與自閉症療育相當著名的專家,他在1982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他的長期研究個案中,如果自閉症患童在2歲半之前就能開始接受積極性的行為治療,到了學齡階段,有超過50%以上的患童能在普通班級中就讀。所以,雖然自閉症是一種終生性的疾病,對家長來說也是一個相當大的衝擊,然而,早期發現自閉症患童,早期開始接受治療,將能大幅改善患童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Lovass,O.I.(1982 august). An overall evaluation of young autism projec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2. Lovass,O.I.(1993). The development of a treatment-research project for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 and autistic childre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6, 617-630.

    作者: 如穎心理成長中心 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 張如穎

    本文已刊載於國民健康局遺傳疾病諮詢服務窗口網頁

     

    Posted by 張 如穎 @ 15:23

  • One Response

    • 我很推薦《十人十色的小青蛙─理解需要特別對待的孩子們》,因為我兒子的班上也有一位發展比較緩慢的學生,小孩子們不懂事會嘲笑或排擠他,直到我陪孩子讀這類融合教育的書籍,他才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做。我會建議班上有特殊孩子的老師家長可以導讀這本書給孩子們,因為這不只是給予特殊孩子一份幫助,也是給孩子們一個機會教育,爲他們建立關懷他人的觀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WP_Modern_Notepad

2006 年 12 月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分類

文章彙整

關於如穎

★服務時間★

❤週一~週五
下午:14:00~18:00
晚上:19:00~22:00

❤週六
上午:09:00~12:00
下午:14:00~18:00

★聯絡我們★

☛電話:04-2228-2220
☛E-mail: service@ruyin.tw
☛臺中市中區柳川東路三段5號5樓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map

 本中心導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