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仁大聲的說:妳幹嘛拿我東西啦!
小櫻小聲的念著:只不過跟你借個東西,又沒惹你,幹嘛這麼生氣。
鳴仁兇惡的說:我又沒生氣,妳不會說「借一下喔」。
小櫻做了一個鬼臉:每次都這樣,愛生氣的人,小氣鬼,誰稀罕!!
鳴仁瞪大著眼睛說:就跟你說我又沒發脾氣,你很愛誣賴人也!
情緒狀態與行為間無法連結
從上面的對話中,鳴仁似乎只有將焦點著重在互動過程的語言內容中,卻忽略了互動過程中許多非語言的線索所傳達的情緒,諸如說話的音調、說話的音量、說話的口吻等等。
此外,鳴仁也沒有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已經影響了他和其他人的互動行為,所以他也不能理解,為何小櫻都覺得他在生氣,這也是鳴仁不太能瞭解自己的情緒狀態與其行為之間的關係,當父母親想要協助兒童瞭解情緒時,就需要協助孩子將他們的情緒與行為表現連結在一起,才有助於讓兒童瞭解自己的情緒。
情境重現,協助瞭解情緒
通常兒童會透過外在行為表現其情緒,但是兒童不一定瞭解自己的情緒與其行為之間的關連,也就是說,兒童並不一定能確切地掌握其情緒狀態。所以,當我們試著協助兒童覺察其情緒時,我們便需要協助兒童將其行為與情緒作適當的連結。所以,父母親經常需要扮演的角色,便是在兒童的行為與其情緒之間搭起一座橋樑,透過這樣的連結,可以協助兒童瞭解自己的情緒與其行為之間的關連,進而可以修正其情緒或行為的表達方式。
例如:父母親可以與鳴仁一起重新演出上述的對話與互動,由鳴仁扮演小櫻的角色,由父母親扮演鳴仁的角色,以相同的語言、語調、音量和語氣再一次進行對話,請鳴仁體會當他是小櫻的角色時,聽到別人這樣說話時的感受,接著父母親再協助鳴仁統整其感受與經驗,告訴他這種感受與情緒叫做「生氣」。透過這樣的方式,父母親可以協助兒童覺察各種的情緒經驗,不僅有助於兒童更加瞭解自己的情緒,進而修正其人際互動的行為與技巧。
作者:臨床心理師 張如穎
現任:如穎心理成長中心 院長
台中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理事長
本文刊載於國語日報週刊第686期 97年 3月30日~4月5日
- 本中心位置圖:(請按下圖放大)
- 地址:40041台中市中區柳川東路三段五號5F
- 電話:(04)2228-2220
- 電話:0935-696016
- 傳真:(04)2228-0075
- E-mail: service@ruyin.tw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