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個層面是,我們要怎麼定義「足」? 要到什麼樣子的程度才會覺得 「喔!夠好了!」呢?

    我們的生活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評分的標準,也有一個評分的截止日期。例如,

    期中考完了之後就是期末考,期末考過後放假,不久之後開學了,期中考又來了。這樣的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一直重複的出現,我們很習慣這樣的安排,所以等到我們畢業了,還是用同樣的模式在過生活。習慣著設定一個又一個截止日在自己的未來中,例如,30歲以前一定要賺到第一桶金、要結婚、要生小孩,或是40歲以前一定要當老板等等,把自己困在一個個自己設立的框架中無法逃脫。我們永遠也無法定義什麼叫做 「夠好了」,直到死的那刻,我們都在追求著自以為有價值的東西。

    我們被 「設定目標框架」這個習慣所侷限,只要目標一設下,很容易就義無反顧的往前衝,好像是小時候看的卡通,我們變成了一隻只看見掛在頭上的胡蘿蔔,追著它死命往前跑的馬,眼界變小了,思考也僵化無法變通。

    前幾天我被一幅Newman的畫所啟發:Onement 1, 1948。這幅畫並沒有一個停止的點,Newman也沒有設計它要怎麼開始,它就只是個過程。這幅畫 never finished (永不停止) could never be arrived at(沒有到達的那一刻) 。好有可能性,好刺激,好有生命力。

    永無止盡的追求讓人不安,讓人忽略自身富足的優勢能力。我們總是吵著我沒有什麼、我要什麼,等到東西真的到手了,然後呢? 又被另一個目標吸引,再度展開追求計畫。就這樣直到人生的盡頭嗎? 起點和終點之間的這個重要的過程,樂在其中的有幾人? 與其專注在自己缺乏的東西上而被「不足」 的感受追著跑,到不如將焦點轉移到自己 「富足」的地方而好好滋養它。

    要怎麼樣找到一個方法來感受到自己的「足」呢? 其實很簡單,只要你試著去「給」,很神奇的,富足的感受,在給予的同時,因為你的轉念而被灌溉。

    想像你的心是一畝田地,倘若你只注意到自己的不足,這個田地是被限制的,貧瘠的,乾枯的。當你去注意到他人的不足,而自發性的做些什麼,去付出,你的田地會因為你的行動而長出一株株綠苗,你持續的給,就像是幫綠苗澆水一樣,你會越來越有力量,越來越來富足,自信心會因為感受到自己越來越有能力而提升。

    我所說的給,並不一定是金錢。這個給,可能是你的時間、你的一通電話、你對他人的關心、給予他人全然的專注力。可能是你的鼓勵、你的笑容、你的服務、尊重、你的願意去傾聽。你的笑容可能讓他人有了一整天的好心情,你的鼓勵可能帶給他人勇氣,你的尊重可能提升了他人的價值感。「給」的力量,不容小覷。我鼓勵大家去試試看,去體會,你會訝異於心中綠苗的成長,會帶給你多大的快樂和富足感。

    諮商心理師張逸芃

    Posted by 張 如穎 @ 19:54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WP_Modern_Notepad

2012 年 12 月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近期留言

分類

文章彙整

關於如穎

★服務時間★

❤週一~週五
下午:14:00~18:00
晚上:19:00~22:00

❤週六
上午:09:00~12:00
下午:14:00~18:00

★聯絡我們★

☛電話:04-2228-2220
☛E-mail: service@ruyin.tw
☛臺中市中區柳川東路三段5號5樓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map

 本中心導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