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怎麼都不瞭解你啊!你可以告訴我,你到底在想什麼嗎?』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對於孩子的一些外在行為表現或是情緒反應,常令大人們感到困惑與不解。家長們嘗試著用詢問、哄騙或是威脅利誘的方式,企圖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卻還是問不出所以然來,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親可能因為碰觸不到孩子的心,而感到相當的焦慮與擔憂。
遊戲是兒童溝通的方式
其實要瞭解兒童,進入其內心世界,我們首先要先熟悉兒童所使用的語言。12歲以下的孩子由於語言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的發展有限,不太能如同大人一般運用口語來表達抽象的想法或是生活中的情緒困擾,對於兒童來說,玩具是他們的語言,遊戲則是他們與世界溝通的方式。兒童生活在遊戲中,「遊戲」有代替語言的功能,對孩子而言,具象化的物體比較能夠幫助孩子理解,也因此在心理治療中,心理師常運用玩具、繪畫、布偶、黏土、故事書或是其他好玩的材料,幫助兒童透過遊戲「說出」兒童的語言,也就是運用「遊戲」來和兒童溝通。
降低兒童的防衛心,與兒童建立關係
很少有兒童會主動尋求心理治療以協助他們解決困難,通常都是兒童週遭的大人們,因為觀察到兒童在生活中出現了一些問題行為或是情緒困擾,而帶著兒童來找心理師求助。在這樣的情況下,兒童並不覺得自己有問題,也不需要被治療,因此很容易對心理治療產生強烈的抗拒感。為了減緩兒童的抗拒,透過遊戲,心理師營造出一個安全與充滿信任感的環境,將心理治療元素藉著遊戲的方式呈現,並以遊戲為媒介,和兒童建立溫暖與友善的關係,讓兒童能在遊戲中運用其最自然的溝通方式來表達和揭露自己真實的情感、想法、與經驗。受過遊戲治療訓練的心理師,隨著遊戲的過程,運用遊戲的療癒力,逐漸減緩兒童的防衛心,並透過活動幫助兒童提升對於環境的掌控力,進而增加自尊與自信,協助兒童樂觀思考,增添自我效能感。
遊戲治療並不只是純粹將談話治療的方式直接轉移到玩具而已,心理師在透過遊戲與兒童溝通的過程當中,必須運用不同於口語會談的方式來理解兒童所傳達的訊息,並藉由一種較為象徵性以及行動取向的模式來和兒童「對話」。例如,一個七歲的男孩因為退縮、膽怯、缺乏自信、人際關係不佳的情況而被學校老師轉介來接受遊戲治療,這個男孩對於師長們問他的問題,均以沉默回應,讓大家感到很迷惑,不知從何協助起。心理師在和這個男孩初步接觸時,首要的任務是傳遞接納和溫暖的態度,並尊重孩子的步調與節奏,建立和孩子的正向連結,耐心地給孩子一些時間,探索他想玩的遊戲。心理師會避免傳遞給兒童「應該」要玩什麼才對的訊息,而是讓兒童能夠自在地選擇他想要使用的媒材來傳遞其內在世界。
透過遊戲帶出兒童潛在核心問題、提升兒童生活品質
遊戲本身通常並不具有改變兒童行為的功效,改變兒童行為的是心理師如何和兒童建立一個正向的治療關係,有意義的在遊戲當中介入,讓兒童知道自己的感受是被接納與尊重的,以協助兒童從中探究其內心感受,並運用遊戲來培養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兒童處理情緒。就以先前提到的這位七歲男孩為例,他在遊戲室中選擇了娃娃屋,以及一些玩偶模型來和心理師互動,心理師跟隨著男孩的帶領,藉由玩偶模型和男孩共同遊戲。在治療期間,心理師發現這個兒童遊戲的主題總是重複地將小男孩的玩偶模型放在娃娃屋中的小床底下,並用許多傢俱一層層的包圍住小床,將其他的人型玩偶、恐龍、怪獸等模型全部隔開在娃娃屋外,口中喃喃自語的說:「這樣就安全了。」這個孩子藉著遊戲表現出其內心的脆弱、害怕、孤單以及缺乏安全感,除了躲起來,並在周圍運用層層的物件將這個男孩保護住之外,似乎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讓他感受到安全。事實上,這個孩子曾經目睹過家庭暴力,當家中出現暴力事件時,他只有躲在床底下,才不會被東西砸到。在遊戲室中,心理師讓這個孩子運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內心的恐懼,反映出尚待處理的問題。
在遊戲治療中,心理師可能會應用黏土、娃娃屋、或是繪畫協助兒童運用其創造力來呈現內心主觀的想法與感受。兒童在遊戲中會透過遊戲媒材,隱喻式地傳達令其困擾的生活情境或是創傷性事件,讓心理師有機會理解與同理兒童對這些經驗的感受及想法,並在瞭解之後運用適當的治療技巧介入。透過遊戲,心理師才有機會將自己置身於兒童的主觀世界中,並藉由敏銳的判斷,促發兒童自然地運用他最熟悉的「遊戲」做為溝通的媒介,深入兒童的內在世界。此外,在玩的過程中,心理師藉由互動的機會來賦能( empower)兒童,喚醒內在潛能,提升其對於自身能力的覺察,進而正向影響其自尊與自信,也因為自信心的提升,使兒童能夠逐漸嘗試著改善他們的情緒困擾以及行為問題。
運用遊戲與兒童的世界接軌
每個兒童心中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世界,他們看世界的角度以及和世界溝通的方式和成人不太一樣。家長常覺得,孩子應該要知無不言地和自己分享其內心世界,所以當孩子不願意談自己的問題,家長常感到無力與挫敗。其實並不是孩子不願意說,很多時候其實孩子不知道怎麼用大人的方式說。所以,藉著遊戲能讓兒童運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玩」出自己的感受和問題,並透過遊戲的進行,使孩子能夠更加信任自己的能力,察覺到自己的進步,以更健康、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體驗自主與負責的正向感受。
諮商心理師 張逸芃
- 本中心位置圖:(請按下圖放大)
- 地址:40041台中市中區柳川東路三段五號5F
- 電話:(04)2228-2220
- 電話:0935-696016
- 傳真:(04)2228-0075
- E-mail: service@ruyin.tw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