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師,我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的先生在外地有小三,我們本來要離婚的,我無論如何威脅他都沒用,但自從我孩子在學校出現很多狀況之後,我先生回來的時間變得頻繁,而且我和他的感情好像回到剛開始創業一樣,共同為同一個目標努力,我跟我先生的感情好像變好了……」這是一個原先對心理治療感到抗拒的母親,在我很努力地與其建立關係之後,於一次的會談時告訴我的。

    她的孩子長得十分帥氣,很會畫圖,他所畫的動物素描,一根根毛都看起來活靈活現,考試也名列前茅。不過,他在學校有時會出現翻垃圾桶的東西,舔牆壁、舔地板,推老師,打同學,而且當他被拒絕的時候,會出現威脅要傷害自己的行為表現。

    學校的老師讓這個孩子接受評估,結果是一切正常,他智能中上,且沒有任何心理疾病的診斷。學校老師發現,當孩子在學校出現狀況,請父母共同到校討論時,這個孩子的行為問題就消失無蹤影,但是當父親離開之後,這個孩子又回到那個令大家退避三舍的暴衝哥。

    學校老師無法處理孩子的攻擊性表現,轉介給我,在第一次的家族治療中,雙親說:「這都是我的孩子的問題吧,你不是兒童專家嗎,你去把我的孩子修理好(fix my kid),然後再送回來給我們就好了!!」那時候我心裡想:這個孩子,似乎是正在透過他的行為問題,來嘗試著處理家庭問題與鞏固父母親之間的感情,如果只是單單透過個別治療來處理,處理了一百年還是好不了。於是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治療中努力和雙親建立關係,在溝通了幾次之後,父母態度均有所軟化,逐漸能夠看清,大人的行為表現與情緒張力,對孩子行為模式造成的影響。

    在父母親於家族治療中嘗試調整互動模式,並接受了伴侶諮商,學習了自己處理情緒以及提升溝通技巧後,這個孩子的行為表現也就逐漸穩定下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親是主要的社會化執行人,透過自已的行為表現在影響著孩子。孩子的小小世界很簡單,倘若他嘗試用了一個不是很恰當的方式,無意間讓他的需求得以滿足,下次,就會使用同樣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孩子的需求很多元,可能是有形的物質,也有可能是無形的關愛與情感的滿足,而大人處理情緒的模式,很有可能會印在孩子心中,成為他未來面對情緒的範本。

    期待我們都可以提高覺察能力,透過與孩子互動的過程,協助孩子妥善處理情緒,並正向的看待自己與他人。

    (文/諮商心理師 張逸芃 )

    Posted by 張 逸芃心理師 @ 21:57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WP_Modern_Notepad

2017 年 6 月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近期留言

分類

文章彙整

關於如穎

★服務時間★

❤週一~週五
下午:14:00~18:00
晚上:19:00~22:00

❤週六
上午:09:00~12:00
下午:14:00~18:00

★聯絡我們★

☛電話:04-2228-2220
☛E-mail: service@ruyin.tw
☛臺中市中區柳川東路三段5號5樓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map

 本中心導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