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室中,會出現各式各樣、層次不同、深淺不一的情緒,這些情緒中,有個常出現的不速之客,經常在討論過程中不斷出現。特別是在步調快、壓力大的情境中,這位常客就是挫敗感。
每個人在成長的經驗中,不免有感到挫折的時刻。比如在校讀書階段,成績不如預期、很想要交朋友,卻不順利;在職場中,雖想要成功出人頭地,但總是感到無法融入、晉升的速度不如預期、急著想完成所有事情但卻總無力追上,搞得自己焦慮、同事關係也不睦;在家庭裡,覺得無法達到父母期望、很努力盡本分但公婆卻總是有話可說、孩子不聽話、處理孩子們的生活瑣事沒被感謝就算了還被嫌棄……種種挫敗經驗常讓人感到痛苦不堪。
挫敗感出現了怎麼辦呢?首先,我們要先知道它為什麼會出現,當你知道了情緒是從何而來,就會比較容易順著這條路送它離開,或是與其和平共處。
挫敗感的出現,常是由於:你得不到你要的,或是得到了你不要的。
以交友過程來解釋,得不到你要的:就是在你不斷追求下還是被女神/男神拒絕。得到了你不要的:就是在你告白後,得到了一張好人卡。這時,挫敗感就出現了。挫敗感出現的時候,負面情緒很有可能會像漣漪一樣,迅速擴散,這原因是因為大腦會抓取過去挫敗的經驗,或是預期未來也會遭受同樣的失敗,而使挫敗感在你的大腦中開始喧囂,讓你覺得狀況無法控制,瀕臨失控邊緣。到最後出現自我厭惡或是自信心低落的結論:「我很爛!」
當我們可以意識到,這樣的情緒是自己的大腦產生的,而不是因為別人的關係造成的,就能進入到調整挫敗情緒三步驟:
第一步:接受情緒的提醒
每個情緒都有其意義,它們都在提醒我們一些關於自己的事情。挫敗感—其實在提醒我們:我們很重視的事情是什麼。例如,人際相處時感到挫敗,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期待被認同、被接納、被喜歡。這很正常,但如果挫敗感十分嚴重時,或許是情緒在提醒著:也許我們太過在意他人,而忽略了在被他人肯定自己之前,自己得先學會自我肯定,尋求內在的自我價值,提升內在的自我強度,這才是他人無法奪走的力量。
第二步:欣賞挫敗經驗的價值所在
有時候,挫折經驗的意義,是在指導我們找到問題點,以了解未來努力的方向。
2014冬奧花式滑冰冠軍選手羽生結弦(日籍),在獲得奧運金牌後仍持續參加比賽,後來他在一場比賽中連續摔倒,表現不如預期;賽後專訪時,主持人很不客氣地問他:「身為奧運冠軍但這次比賽卻不理想,你感覺怎樣?」他神采奕奕、笑容燦爛地回答:「我很感謝這次機會,讓我瞭解我不足的地方,學習到了要調整的方向!」後來,他不只連續破了世界紀錄,也完成歷史上男女都無人達成過的國際滑冰大獎賽金牌四連霸,並在2018年平昌冬奧打破66年無人可及的紀錄—連續拿下兩屆奧運金牌。
當我們遇到挫敗經驗時,試著賦予它不同的意義來解讀:『這是一個機會,提供一條讓我們進步與成長的一條捷徑。』
第三步:培養挫敗復原力
在「挫折復原力」這本書中,哈佛醫學院教授羅伯特.布魯克斯博士(Robert Brooks, Ph.D.)與兒童發展及神經精神病學專家薩姆˙戈爾茲坦博士(Sam Goldstein, Ph.D.)提到:成功的關鍵,往往在於你是否具備從困境中復原的能力。可以從挫敗中再度起身,繼續努力的毅力與勇氣,其實是成功進步的關鍵力。
提升自信心有很多方式,其中一個就是在遇到困境的時候,不要一腳踢開那個挫折難堪的自己,而是嘗試增加對自己的了解,站穩腳步,接受現階段自己的能力,再往下個階段邁進。人生沒有白白浪費掉的經驗,只有不願意成長的自己,當自己的思緒卡住時,若能鼓起勇氣走出去和信任的朋友或是專業人員討論,也許可以從旁人客觀的觀點提供另一種思考的角度,增加自己復原的機會與速度。
(撰文/諮商心理師 張逸芃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