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年9月9日家長團體~
主題:『 親 師 溝 通 技 巧 』
又到了九月開學囉~ 該怎麼委婉地跟老師表達家中寶貝的注意事項呢?
面對三天兩頭聯絡簿上的紅字、老師連珠砲的抱怨訊息,除了道歉及『我們會好好糾正孩子』外,還可以怎麼跟老師達到良善的雙向合作呢?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大家一起來當臭皮匠吧!
團體帶領者:張如穎臨床心理師、洪雅欣諮商心理師
報名表下載處:下載106年家長團體報名表
-
「心理師,我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的先生在外地有小三,我們本來要離婚的,我無論如何威脅他都沒用,但自從我孩子在學校出現很多狀況之後,我先生回來的時間變得頻繁,而且我和他的感情好像回到剛開始創業一樣,共同為同一個目標努力,我跟我先生的感情好像變好了……」這是一個原先對心理治療感到抗拒的母親,在我很努力地與其建立關係之後,於一次的會談時告訴我的。
她的孩子長得十分帥氣,很會畫圖,他所畫的動物素描,一根根毛都看起來活靈活現,考試也名列前茅。不過,他在學校有時會出現翻垃圾桶的東西,舔牆壁、舔地板,推老師,打同學,而且當他被拒絕的時候,會出現威脅要傷害自己的行為表現。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可能會對說謊這個行為感到非常的頭大。父母很輕易的會把說謊和 “不誠實”、“小時候這樣長大怎麼辦”、“以後會被抓去關” 等等嚴重的後果連接起來,而陷入了災難化思考,感到十分焦慮。其實說謊是孩子成長階段中很常見的一個發展的過程,父母在感到焦慮不安之前,可以先這樣告訴自己,說謊其實也是一種能力,只是現在孩子不知道如何在正確的場合或方式使用這個能力。
到底孩子什麼時候會開始有說謊的現象發生呢?
研究指出較年幼的兒童認為自己的“信念”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事實,不像年長的兒童會知道每個人的信念可能是不相同的,也可能是不正確的。這樣講可能有點抽象,下面以一個研究的具體例子來解釋,在解釋之前,先讓大家猜猜看年幼和年長的兒童對於以下的故事,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答案:
“一個小孩將一些巧克力放在藍色的碗櫃裡,然後到外面去玩。當他不在時,他的媽媽將巧克力移到綠色的碗櫃裡去。”
各位猜猜,當小孩回家時,想要吃他的巧克力,請問他會到哪裡去找呢?
-
-
生氣蟲蟲不可怕
孩子生氣就像是快樂、興奮、難過一樣,是一種十分正常的情緒,常常聽見師長焦急的問當孩子生氣時怎麼辦,卻鮮少聽到有人問,當孩子快樂的時候怎麼辦,這反應出來的是普遍性來說,大家把「生氣」這情緒視為十分棘手、很難解決的情況。人有趨吉避凶的傾向,當你覺得這個東西不好,就很容易避開、跳過不去處理,但其實放著不去面對,情況會越來越糟,因為越想辦法避開就會越不知道怎麼處理,越不處理就越陌生,越覺得這個情緒很可怕,就越會逃避,負向循環之下,我們無力教會孩子生氣時如何因應,因為我們大人自己也不會。
-
-
『孩子,我怎麼都不瞭解你啊!你可以告訴我,你到底在想什麼嗎?』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對於孩子的一些外在行為表現或是情緒反應,常令大人們感到困惑與不解。家長們嘗試著用詢問、哄騙或是威脅利誘的方式,企圖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卻還是問不出所以然來,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親可能因為碰觸不到孩子的心,而感到相當的焦慮與擔憂。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近期留言
- 「【腦波專注力學院:NFB神經生理回饋團體,提升專注表現】〉發佈留言 」在〈
- 「【腦波專注力學院:NFB神經生理回饋團體,提升專注表現】〉發佈留言 」在〈
- 「關於自閉症〉發佈留言 」在〈
- 「【腦波專注力學院:NFB神經生理回饋團體,提升專注表現】〉發佈留言 」在〈
- 「關於自閉症〉發佈留言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