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是小孩一生中最早的啟蒙老師。爸爸媽媽的作為對於孩子的發展與價值觀息息相關。
    因此我們將於113年推出一系列的講座課程,從1/06廖丹瑜心理師與家長們分享如何引導家有難以專注學習的寶貝們,在學習路上可以怎麼預作準備,讓爸爸媽媽在讀書及作業完成時能夠有效介入,提升學習效率;接著3/9黃春萍心理師透過解析情緒與行為背後成因,協助親子間建立正向互動。
    院內活動除了讓家長瞭解注意力的改善策略及親子關係建立之外,也規劃在4/20由張如穎心理師依照參加家長想討論的議題進行家長團體,歡迎育有12歲以下子女的父母及主要照顧者前來報名,奠定孩子面對未來任何挑戰的基本能力!
    同時,針對成人的情緒紓解,在5/11將會有舞蹈治療入門體驗,由張逸芃心理師引你以各種身體律動進行身心的自我覺察,了解身體與他人的關係,進而走向身體/心理交融的藝術性療癒中,歡迎大家透過動態的體驗來探索身心!


    每一場將於活動前一個月開放報名,歡迎大家追蹤、報名,一同參與!
    報名日期:
    113.1.06(六)於112.12.6(三)開始報名
    113.3.09(六)自113.02.9(五)開始報名
    113.4.20(六)在113.3.20(三)開始報名
    113.5.11(六)從113.4.11(四)開始報名

  • 現職:

    • 如穎心理成長中心臨床心理師
    •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特約心理師
    • 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會員

    學歷:

    • 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臨床組碩士畢業
    •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臨床組畢業
  • 美國小兒科學會(AAP)於疾病管制局網站上發布,關於注意力缺乏過動症(ADHD)兒童的治療建議,摘述如下:

    (1) 4-6歲幼兒第一線治療包含涵蓋親職技巧訓練的行為治療與課堂中的行為管理策略。除非上述行為治療的介入無法明顯改善幼兒的行為問題,才會考慮使用藥物治療。

    (2)6-18歲學童與青少年的治療建議同時使用食品藥物局(FDA)核准之藥物、涵蓋親職技巧訓練的行為治療以及課堂中的行為管理策略

    ADHD最佳診斷與治療建議指南出處:https://www.cdc.gov/ncbddd/adhd/guidelines.html

  • 心理學研究(González-Castro, 2016)指出神經生理回饋治療對於罹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受試者有相當不錯的效益。

    該研究將131名學生分為四組,分別是1.對照組(未接受神經生理回饋治療或藥物治療),2.神經生理回饋治療組,3藥物治療組,4.整合組(神經生理回饋治療+藥物治療),分析神經生理回饋治療、藥物治療和兩者結合的療效。

    研究結果1.整合組(神經生理回饋治療+藥物治療)療效優於藥物治療組。2.在ADHD的執行功能的改善方面,神經生理回饋的療效優於藥物治療組。結論,對於罹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孩童,神經生理回饋治療可以是藥物治療以外的一種替代治療方法。

    González-Castro, Cueli, Rodríguez, García, Álvarez (2016). Efficacy of Neurofeedback Versus Pharmacological Support in Subjects with ADHD.  Appl Psychophysiol Biofeedback, 41(1), 17-25. http://doi: 10.1007/s10484-015-9299-4.

    文章來源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6290167

 
WP_Modern_Notepad

2025 年 1 月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分類

文章彙整

關於如穎

★服務時間★

❤週一~週五
下午:14:00~18:00
晚上:19:00~22:00

❤週六
上午:09:00~12:00
下午:14:00~18:00

★聯絡我們★

☛電話:04-2228-2220
☛E-mail: service@ruyin.tw
☛臺中市中區柳川東路三段5號5樓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map

 本中心導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