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
- 如穎心理成長中心臨床心理師
-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特約心理師
- 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會員
學歷:
- 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臨床組碩士畢業
-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臨床組畢業
美國小兒科學會(AAP)於疾病管制局網站上發布,關於注意力缺乏過動症(ADHD)兒童的治療建議,摘述如下:
(1) 4-6歲幼兒第一線治療包含涵蓋親職技巧訓練的行為治療與課堂中的行為管理策略。除非上述行為治療的介入無法明顯改善幼兒的行為問題,才會考慮使用藥物治療。
(2)6-18歲學童與青少年的治療建議同時使用食品藥物局(FDA)核准之藥物、涵蓋親職技巧訓練的行為治療以及課堂中的行為管理策略
ADHD最佳診斷與治療建議指南出處:https://www.cdc.gov/ncbddd/adhd/guidelines.html
心理學研究(González-Castro, 2016)指出神經生理回饋治療對於罹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受試者有相當不錯的效益。
該研究將131名學生分為四組,分別是1.對照組(未接受神經生理回饋治療或藥物治療),2.神經生理回饋治療組,3藥物治療組,4.整合組(神經生理回饋治療+藥物治療),分析神經生理回饋治療、藥物治療和兩者結合的療效。
研究結果1.整合組(神經生理回饋治療+藥物治療)療效優於藥物治療組。2.在ADHD的執行功能的改善方面,神經生理回饋的療效優於藥物治療組。結論,對於罹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孩童,神經生理回饋治療可以是藥物治療以外的一種替代治療方法。
González-Castro, Cueli, Rodríguez, García, Álvarez (2016). Efficacy of Neurofeedback Versus Pharmacological Support in Subjects with ADHD. Appl Psychophysiol Biofeedback, 41(1), 17-25. http://doi: 10.1007/s10484-015-9299-4.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