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大解謎—-建立正向親子互動》
1090307青少年家長情緒支持成長團體
手機是年輕一族捧在手心呵護的寶貝,家長們往往苦於無法妥善管理孩子們擁有適當的手機使用時間,透過心理師的引導與討論,大家能夠從中檢視親子關係,並透過正向的互動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時間管理,能不被手機束縛,從而能發展其他在現實生活中的興趣與真實的人際關係,而非沈浸在虛幻網路中。
又到了九月開學囉~ 該怎麼委婉地跟老師表達家中寶貝的注意事項呢?
面對三天兩頭聯絡簿上的紅字、老師連珠砲的抱怨訊息,除了道歉及『我們會好好糾正孩子』外,還可以怎麼跟老師達到良善的雙向合作呢?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大家一起來當臭皮匠吧!
團體帶領者:張如穎臨床心理師、洪雅欣諮商心理師
報名表下載處:下載106年家長團體報名表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照顧一個小孩,你看得到他的成長,你從他翻身到開始爬、到走路、自己吃飯、最後是上學、自己洗澡,但照顧老人必需承受的是退化,長輩從自己能走路到坐輪椅、從自己能進食到需要人餵食、從自己洗澡到別人幫忙洗澡。照顧小孩是逐漸放手的過程,照顧老人是個逐漸承接更多責任的過程,你知道接下來的重擔將會愈來愈重。許多時候在發現身體健朗的父母倒下、失功能後,我們才會開始想要盡其所能地回報父母,但是你知道嗎?廣義的來看,「老化」指的是人從出生到死亡所發生的一切變化總稱,不論好與壞。老化不是一個點或結果,老化是個線性的過程,所以每個人分佈在不同線性過程裡,會出現不同的樣貌,依據其樣貌的不同,身為子女的我們可以提供的協助也不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可能會對說謊這個行為感到非常的頭大。父母很輕易的會把說謊和 “不誠實”、“小時候這樣長大怎麼辦”、“以後會被抓去關” 等等嚴重的後果連接起來,而陷入了災難化思考,感到十分焦慮。其實說謊是孩子成長階段中很常見的一個發展的過程,父母在感到焦慮不安之前,可以先這樣告訴自己,說謊其實也是一種能力,只是現在孩子不知道如何在正確的場合或方式使用這個能力。
到底孩子什麼時候會開始有說謊的現象發生呢?
研究指出較年幼的兒童認為自己的“信念”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事實,不像年長的兒童會知道每個人的信念可能是不相同的,也可能是不正確的。這樣講可能有點抽象,下面以一個研究的具體例子來解釋,在解釋之前,先讓大家猜猜看年幼和年長的兒童對於以下的故事,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答案:
“一個小孩將一些巧克力放在藍色的碗櫃裡,然後到外面去玩。當他不在時,他的媽媽將巧克力移到綠色的碗櫃裡去。”
各位猜猜,當小孩回家時,想要吃他的巧克力,請問他會到哪裡去找呢?
孩子生氣就像是快樂、興奮、難過一樣,是一種十分正常的情緒,常常聽見師長焦急的問當孩子生氣時怎麼辦,卻鮮少聽到有人問,當孩子快樂的時候怎麼辦,這反應出來的是普遍性來說,大家把「生氣」這情緒視為十分棘手、很難解決的情況。人有趨吉避凶的傾向,當你覺得這個東西不好,就很容易避開、跳過不去處理,但其實放著不去面對,情況會越來越糟,因為越想辦法避開就會越不知道怎麼處理,越不處理就越陌生,越覺得這個情緒很可怕,就越會逃避,負向循環之下,我們無力教會孩子生氣時如何因應,因為我們大人自己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