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壓力時,每個人都會呈現不同的生理與心理的反應,當人們持續的承受壓力時,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朝令夕改、舉棋不定等情緒與行為特徵。心理師透過會談、生理回饋儀器的輔助,

  • 「對著電腦螢幕,眼睙就像是自動開關式的流了出來,夜晚難以安眠,就像是漂浮在海面上似的不安睡眠,夢裡全是闔眼前的煩惱,藉著夢不斷的覆述著。白天,努力打起精神的想要重新來過,到最後卻總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什麼也沒有完成,生活充滿無力與挫折,日常生活中的興趣與美食,都失去了它的吸引力,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無法完成,日復一日的生活只証明了自己的無能。」

    —我是一位心理師,上述描述的是我一年半前的生活,長達數月,那段時間我正在跟碩士論文與工作之間求平衡,我熱愛心理學,也活在其中,但在壓力與自我要求下,出現了上述現象,別人可能會懷疑:「妳是位心理師耶!?妳沒有辦法治好自己嗎!?妳怎麼會讓自己得到心理疾病!?妳專業嗎!?」這些話就像在問一位醫生:「你也會生病嗎?」

  • 現職:

    • 如穎心理成長中心諮商心理師
    • 遊戲治療學會會員
    • 臺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會員

    學歷: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畢業
    •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臨床組畢業

  • 張如穎心理師將於110年5-8月間於文化大學推廣進修部台中校區開設系列課程,歡迎有興趣的夥伴可點選下列網址參閱與報名

    (1)【親職講堂】愛的成長進行式-寶貝情緒停看聽110年5月29日(六)
    https://taichung.sce.pccu.edu.tw/courses/0FN9B0050?c=2604

    (2)【成長講堂】壓力與情緒的認識及管理110年6月26日(六)
    https://taichung.sce.pccu.edu.tw/courses/0FO4B0060

    (3)【週二系列課程】兒童情緒教育與輔導班6/08~8/03(二)

    https://taichung.sce.pccu.edu.tw/courses/0FO2B0080

    課程地點於: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658號

  • 轉眼間,孩子即將進入小學,成為小學的新鮮人,由於小學的生活與學習型態和幼兒園有相當大的不同,這不僅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挑戰,對於父母而言,也是一個新生活與學習的開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過程會面臨許多的轉變,包括:學習環境、老師、同學,以及上課方式的轉換,面對這麼多的改變,不同的性格與特質的孩子在面對新的人際關係時,可能需要不同程度的調整。
    在幼小轉銜時,孩子將面臨與原來的老師、同學與好朋友的分離,對於一些較內向、與老師或同學關係緊密的孩子來說,面對這樣的分離,孩子可能變得比較脆弱、憂愁與感傷,父母可以透過與孩子討論的方式,從旁提供一些方法協助孩子度過情緒的低潮,例如:引導孩子畫圖、製作卡片,或以打電話方式,將其思念與情感傳達給孩子的老師或好朋友,透過適當的聯繫方式,讓孩子覺得在心理上仍然能與老師或好朋友緊密相連,孩子自然也就放心了。。

    另一方面,孩子即將面對許多以前不認識的人,協助孩子學習面對新的老師與同學,並建立適當的社會互動技巧,將有助於孩子入學後的生活適應。對於內向的孩子,父母親可能要扮演比較積極的角色,主動的引導與示範,帶領孩子學習社交技巧,協助孩子在入學前,發展出基本的社會人際互動技巧,以縮短入學後的適應期,增進其情緒的穩定性,例如:父母可以與孩子一同扮演新學校的同學或老師,由父母示範上課時聽從老師的命令、如何自我介紹、如何認識新同學、邀請同學一起玩,或向同學借文具等人際互動的技巧。
    對於比較外向或是活動量較大的孩子,父母親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導孩子發現幼稚園和小學上課與生活作息上的差異,修正並學習遵從新規則與避免干擾他人,建立適當的行為習慣,例如:父母親可以從日常觀察中,將孩子經常遭遇到的問題(說話太大聲、干擾他人的行為),編入故事情境中,透過說故事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其行為造成的干擾反應在孩子身上,藉此強調遵守常規以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並協助孩子修正社會人際互動的技巧,以發展適當的人際關係。

  • 心理師教您判斷
    從早到晚的十個重要決定如何影響您的睡眠

    大家都知道具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很重要,可以提升我們的體力、判斷力、免疫力、注意力等等,好處非常多。好的睡眠品質仰賴於我們在清醒時作出的諸多決策。但我們從早到晚做出的決定,有哪一些是可以幫助我們在入睡時更加順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早晨】

    1.決定規律的作息

    在鬧鐘響的那一刻,你是決定立刻起身,或是持續賴床呢?賴床的時間過久,可能會讓生理時鐘往後延長,到了晚上東摸摸西摸摸不想睡的頻率也會隨之提高,提升入睡困難度。
    生理時鐘的重要性一直在世界各地被研究著, 2017年的諾貝爾生醫獎就是頒發給三位研究生理時鐘的美國科學家。
    一般來說,我們的生理週期一天大概快要到25小時(參考文獻一),其實是比24小時還來得長的,因此,我們如果不刻意的自律調整,很容易的每天會越來越晚睡,也越來越晚起床。
    在固定的時間睡覺和固定的時間起床,保持規律的睡眠習慣,不只穩定生理時鐘,增加好睡因子,也能讓我們的情緒更加穩定。若在固定時間入睡很困難,可以先從規律的起床時間開始做起。

  • 現職:

    • 如穎心理成長中心臨床心理師
    • 教育部部定講師
    • 特殊教育專業團隊心理師
    • 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特約心理師
    •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特約心理師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特約心理師
    •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特約心理師
    •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特約心理師

    學歷:

    • 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
    •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
  • 現職:

    • 如穎心理成長中心 諮商心理師
    • 臺中市友善校園輔導諮商心理師
    • 臺中市育仁小學輔導團隊督導
    • 臺中市特殊教育專業團隊服務諮商心理師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特約心理師
    • 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台中營業處特約心理師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特約心理師
    • 關務署臺中關特約心理師
    • 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特約心理師
    • 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會員
    • 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認證執行生理回饋專業人員
    • 台灣遊戲治療學會會員

    學歷:

    • 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 心理諮商研究所碩士畢業
    • 中山醫學大學 心理系臨床組畢業

    相關經歷:

    • 諮商心理師國家高等考試及格(諮心字第 002093號)
    • 紐約州立心理師執照 (證照文號 005068-1)
    • 國立臺灣美術館特約心理師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特約心理師
    •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特約心理師
    • 台中市向晴家庭福利服務中心特約心理師
    • 紐約家庭生活中心 雙語心理師 2011-2012
    • 紐約婚姻與家庭私人心理診所 中英雙語心理師 2010-2011
    • 手牽手早期療育中心 心理評估專業人員2010-2011
    • 我有一個夢社區成長兒童發展部門 心理初訪評估義務工作人員2010-2011
    • 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院 心理研究員 2007-2011
    • 聖洛克羅斯福醫院肥胖症fMRI研究中心 心理研究員2008-2009
  • 現職:

    • 如穎心理成長中心院長
    • 財團法人愛彌兒教育基金會心理諮商顧問
    • 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台中營業處特約心理師
    • 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特約心理師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特約心理師
    •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特約心理師
    • 關務署臺中關特約心理師
    • 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認證執行生理回饋專業人員
    • 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會員
    • 台灣遊戲治療學會會員

    學歷:

 
WP_Modern_Notepad

2025 年 4 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分類

文章彙整

關於如穎

★服務時間★

❤週一~週五
下午:14:00~18:00
晚上:19:00~22:00

❤週六
上午:09:00~12:00
下午:14:00~18:00

★聯絡我們★

☛電話:04-2228-2220
☛E-mail: service@ruyin.tw
☛臺中市中區柳川東路三段5號5樓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map

 本中心導航位置